首迎东:照亮大山女孩追梦路 | 20年报庆·回访

新闻资讯   2023-07-19 20:10   42   0  

20年来,中国教师报的记者秉持“零距离贴近教师”的理念,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记录着那些与教育相关的点点滴滴,一个个区域、一所所学校、一位位教师,都在记者笔下鲜活而立体地呈现出来。


今天,我们重新走向当年的受访对象,聆听他们的教育心路,发现他们的教育创新,继续讲述他们与教育同行的一个个崭新故事。

首迎东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校长

希望《中国教师报》更多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知音与引领者。


/

守望苗乡数十载,殷殷期盼育人才;

满腔热血系寒门,孜孜不倦又三年;

吾辈谨记明灯情,助学深恩永难忘。

6月26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女童班初三学生顺利完成中考,在她们即将离开学校之际,按捺不住心中充溢的感恩之情,手拉着手在校长首迎东面前朗读了自己写下的小诗。

那一刻,大颗大颗的泪珠从首迎东的脸庞滑落。

从2002年进入融水民族中学开始,21年来首迎东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为女童班学生落泪,这其中有辛劳、有委屈、有不解,但更多是高兴、自豪与欣慰——近年来,女童班学生升高中的比率高达100%。

“她们实现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女童班也成为融水教育的一个窗口。”首迎东激动地向记者介绍,经过多年努力,从女童班毕业的学生中涌现出许多人才,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全国第一个红瑶女军人、第一个红瑶女教师、第一个红瑶女医生……

但最让首迎东“脸上有光”的是,一批批成长成才的学生接过了教书育人的接力棒,学成归来到母校工作。梁秋兰、贾娜、梁晓燕、云美英、韦玉芳……说起那些当年的学生、如今的同事,首迎东满脸自豪。

2016年,从女童班走出去的学生贾娜大学毕业,她没有犹豫,毅然选择回母校任教。“学生时代,他激励我们一定要走出大山;回到母校工作后,他鼓励我们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不管从前还是现在,他都是我们的榜样。”无论什么时候提到首迎东,贾娜都充满感激。

距离上次采访已经过去将近3年,问及现状,首迎东回答,一切都按部就班、波澜不惊,“仍旧日复一日地教书育人,依然在为女童班和学校的发展倾心尽力”。

但变化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本报关于首迎东先进事迹的报道《“回来教书,为了更多孩子走出大山”——首迎东与2100名女童班学生的故事》刊发后,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作出批示,《广西日报》《柳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全文转载,广西电视台等跟进报道,在广西迅速掀起向首迎东学习的热潮。

首迎东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2021年5月1日,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7月1日,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9月10日,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授予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荣誉代表过去,要在新征程中取得更大成绩,唯有更加努力。”如今,首迎东正以一颗感恩的心继续耕耘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而女童班仍是他心中最深的牵挂——他一直在努力提升女童班的教育品质;他经常参加女童班教师工作会议,参与研究疑难问题,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他亲自担任女童班心理辅导教师,每年与学生谈心谈话200多人次。

为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首迎东还把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方向。他经常与骨干教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指导他们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在首迎东的带动下,卢凤雪、周影飞等一批年轻骨干成长起来,成为助推融水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迎东还尤其注重培养符合现代管理理念、适应学校实际和发展的管理人才。“我刚分管控辍保学工作时,首校长带我一起下乡,走寨入户与学生和家长谈心谈话,手把手教我如何迅速与家长拉近距离,并取得信任”。如今,已经独当一面的学校副校长龙俊明仍念念不忘首迎东的精心培养。

说到未来女童班和学校的发展,首迎东坦言,目前所做的事情就是在为未来奠基。“学校始终会把女童班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让所有适龄的少数民族儿童都能够进得来,学得好。”首迎东说。

除了一如既往地办好女童班,为让更多山区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首迎东还勇吃螃蟹成为融水集团化办学“第一人”。通过集团化办学,融水民族中学如今已经拥有3个校区,并且实现师资、管理、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和共享,教师的培养、培育工作也齐头并进,各个校区的教育教学水平迅速提高,让大苗山近万名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集团化办学的路走通后,作为一所民族学校,首迎东开始思考学校如何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

“学校加大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力度,让所有少数民族学生都能学到一门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文化,从而让学生具有世界眼光和民族情怀。”在首迎东眼里,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这是民族文化的根脉。

为此,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多元模式,陆续开设以芦笙演奏、苗族刺绣班、苗歌班为标志的民族特色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平台。同时,学校不断加大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力度,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到校指导,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最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技艺。

采访即将结束之际,得知今年是《中国教师报》创刊20周年,首迎东动情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做着普通的教育工作,因为《中国教师报》的报道让我成为小有影响力的教育人,感激不尽。”

展望未来,首迎东踌躇满志,“我会继续努力为大苗山的振兴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也希望《中国教师报》更多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知音与引领者,祝《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

十几年来,首迎东的足迹遍布融水所有乡镇,数不清的苗乡侗寨留下了他走过的身影,行程又何止万里。

——2020年11月18日第822期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商务合作请拨打 010-82296668(梁老师)
广告业务请联系
010-82296739(刘老师)
010-82296727(韩老师)
愿你做这样的教师
厉害的老师,公开课会用这些过渡语

李希贵:教育就是关系学

海淀教育品牌背后的教研力量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中国教师报",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