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鼠头作鸭脖

新闻资讯   2023-06-14 00:02   70   0  


近日,网传“江西一学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通过查看当事人拍摄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定系鸭脖。


但网友们并不买账,没有人相信这是“鸭脖”,舆论因此炒得沸沸扬扬。



对这个不是新闻的新闻,我有三点看法。


第一,网友们为何不认同鸭脖。


一是网友们相信自己眼睛所见。老鼠和鸭脖都很常见,是个人就有自己的认知,就能够自己辨识,人们不愿意相信权威认定,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


二是相关部门未能解释关键疑问。他们判定鸭脖的依据是什么?鸭脖就是鸭脖,为何初步判定是鸭脖?这个“初步”的潜台词是什么?


其实,判断是鼠头还是鸭脖很简单,把网友们的疑问解释清楚就可以了。像老鼠牙齿的白色条状物是什么鬼东西?牙齿上方大量的毛发是什么情况?底部的白色骨头又是什么存在?



三是该食堂还有前科,过去曾经出现过老鼠问题。早在2021年,南昌市监局就曝光过该校后厨进老鼠的问题。也就是说,老鼠不是网友天马行空的猜测,也不止是网友看图之后的判断,还有过去曾经发生过此类事件作佐证,所以网友不认同鸭脖说。


第二,相关部门的权威解释为何不权威。


我们经常会看到,某某某享有最终解释权。在学校,就是校长室享有最终解释权;在市场上,就是商家享有最终解释权。学校我不知道,但商家最终解释权的滥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知情权和选择权,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和消费环境,甚至可能对市场经济的法治原则造成伤害。


相关管理部门的解释权,其背后是行政权力的支撑,如果没有必要的监督,解释权很可能就充满傲慢和偏见,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本次,解释权的行使,关键信息未披露,关键疑问未解释,关键判断很武断。“我说鸭脖就是鸭脖,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们是信了。你爱信不信,和我们没关系。”这就使得权威认定不权威。把一个卫生问题,变成了公信力问题,导致舆论场产生了舆情。


第三,学生为何对自己的质疑道歉。


不妨回顾一下,学生吃到“老鼠头”提出疑问,结果被食堂工作人员怒怼,说这只是一个鸭脖。没有鸭,没买鸭脖,鸭脖何来?


处于弱势的学生没办法,就将“鸭脖”图片发在互联网上,让网友们鉴定,网友们一致表示这是“老鼠头”。


这时候学校下场了,发布公告,一锤定音,说这就是一个鸭脖。本该追求真理的学校也如此霸道,如此罔顾事实,也没有答疑解惑。难怪遭到网友的怒喷,要求市场监督部门入场。


最终市场监督部门“通过反复调查”,“初步认定这就是一个鸭脖”,至于鸭脖为何长牙,为何有胡子,为何鸭脖没有鸭脖样,却跟老鼠头一毛一样,权威部门也权威不起来,干脆避而不谈。


但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原先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的当事学生竟然改口了。目前该学生已经作出书面说明,对视频内容进行了澄清,承认自己“眼瞎了”,有眼不识金鸭脖,同时对自己把鸭脖图片放上网的行为作出检讨。


对学生的行为,大家秒懂,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除非你不想毕业证了,否则你就得老老实实。这就是老鼠头给学生上的生动一课。


但网友们脑洞大开,推断说,“如果真是鸭脖,拍视频的学生早就因造谣煽动被带走处罚,然后公告天下了。他还能好好地澄清道歉,说明那个长牙的玩意儿绝不会是鸭脖。”我能说网友的推断没道理吗?我不能,高手在民间。


但我想,不是鸭脖长了牙齿,舆论长牙齿,而是解释权长了牙齿。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王开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