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快速吃透一本书?(4500字阅读方法干货)

新闻资讯   2023-06-16 18:20   80   0  



作者:K叔-Kris
原创首发:Kris在路上(ID:krisgtd)
Kris个人微信:ursosonice6

大家好,我是K叔。


先来个灵魂拷问:你上一次认认真真看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


前几天,看了一组关于各国每年人均读书量的统计数据:


第一是以色列,人均64本;第二是日本,40本;随后是法国20本、韩国11本;而中国是7.49本。


而在这7.49本中,纸质书占4.65本,电子书占2.84本。


假设抛弃掉教科书和电子书,有人认为,国内人均读书量不到4本。



其实,这个世界上,应该再也没有比看书更划算的生意了。


那些人生中让我们苦苦思考着的难题,大部分都已经被人解决了,并且写成了书。


如果你感受到迷茫、焦虑,看不清前方的路。那不妨拿起书,看那些厉害的人,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道理我们很多人都懂,但调查呈现的人均阅读却又是如此之低。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问题:我知道读书很重要,但真的看不进怎么办?


为什么看书这么难?有没有解决办法?


下面我就来进入今天的主题,「拿起一本书,到底该怎样吃下它?」


读书的痛点,你占了几条?

1、买书很容易,看完却很难


我想大家可能多少都有过这样的问题,买了很多书,放在读书清单中。


但清单里的书,却怎么也无法读完。


买书1分钟,放书1整年。始于渴求,止于行动。


2、一打开书就眼皮打架


一看书就想睡觉,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相对晦涩的书籍,更是可以起到催眠的作用。


在大学里时,不少的同学都曾谈论过,自己是如何用高等数学微积分,来当睡前的安神读物的。


想一想我们在深夜里追剧的画面,眼皮打架,用意志力支撑着瞪大双眼,也要继续看下去的时候。


为什么一到看书,就变得截然相反了?


3、兴致勃勃打开书,刚看了两段,拿起手机回个信息,看条推送……于是时间又荒废了


想一想我们小时候不愿意写作业的样子,是不是非常的相似?


记得写作业最痛苦那会,手里拿着笔,耳朵会偷听屋外电视机的声音,或者走出房间去倒杯水,上个厕所。一两个小时过去了,作业其实只写了十来分钟的内容。


我们长大了,没有人第二天会检查我们看书的内容,但是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从电视机变成了资讯更广、更能刺激我们大脑的手机。


专注看书,好像变成了大家都难以完成的心愿。


4、边读书边标记,重点都划了,但是关上书,内容却没记住多少


一边读书,一边对书里重要的内容做标记,我想是很多人的读书习惯。


而读完了一本书以后,通常大家都会对书中的内容产生模糊感,甚至是其中的观点和案例,都会变得不怎么清晰。


看完了以上4点,大家有没有中招?是不是感觉看书也像是打boss,越来越不好打。


这里给大家加油打气,别害怕,继续看,战胜boss的秘诀在后面。


读书的游戏秘籍,你尝试过几个?

1、别总想着看完它,试着从偷看开始


首先,我们拿着一本书,别总想着什么时候能看完它。



因为看完是种目的性特别明确的心理暗示,通常只有在看完的时候,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回馈,而看书的整个过程,没有及时满足。


而如果我们一开始的心理预期就是,“偷偷看一眼吧。只看一页,只看一分钟,甚至就只看一个自然段。”是不是非常容易被满足?


想想少年时代的我们,偷偷看了一眼自己喜欢的某个东西,或是某个人,心中的那份满足感。


你会真的只看一眼吗?


当然不会。


其实我们看书也是一样,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微习惯。



作者斯蒂芬•盖斯曾经是一个胖子,一个不学无术的宅男,但是两年后,他变成了健壮的健身达人,实现了读书和写作量指数级的增长。


他的成就是通过微习惯来实现的,那个微习惯是“每天一个俯卧撑”,他称之为一个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方法。


我们可能会怀疑,真的“每天一个俯卧撑”就有用吗?


实际上,如果你也坚持做了,那么答案是肯定的。


微习惯的要求就是,目标一定要小,小到你可以轻轻松松、毫不费力地完成它。因为一套习惯系统的建立,需要时间、信心、意志力以及满足反馈。


这些一系列的因素,如果在一开始就只盯着最终的目标,这就非常像在起跑的时候,就在你的跑道上立了一座大山,让人望而生畏。


如果一开始只是一步台阶、一个土坡,相信你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它。


我们从来不会因为简单,而畏惧探索。


所以从拿上书,只看一个自然段、只看一分钟、只看一页书开始。


我们将会发现,看书的时间会越来越长,从一分钟到两分钟,再到五分钟、十分钟。


目标就在那里,除非我们倒退,否则它只会越来越近。


抓住微习惯,从只看一分钟开始。


2、一边看书,一边刷手机?排除干扰,从开始前就应该做好


从智能手机普及开始,人们就被手机绑架了时间。


不仅仅是看书会被手机影响,吃饭、上厕所、行走等等时间,都在被手机挤压和瓜分。


点开手机看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成瘾的。


比如我们发了一个朋友圈,总是会去看看,有5条赞了、有3条评论了。过一会又会忍不住再打开来看看,又多了2个赞。


所以当我们看书时,最好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把手机这个强干扰因素的物品静音,放到不会影响我们的地方去。


3、看书划线,划的到底是重点,还是满足我们自以为学习的满足感


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威严地喊道:“认真点!认真点!我说的都是重点,都是考点!你们在书上划下来!”



这个场景不陌生吧?


不管是哪一个科目的老师都用这种学习方法,而我们也是用这种方法在求学路上一路走过来的。


但实际上这样的学习方式,非但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反而是打断学习完整度和连续性的坏习惯。


先把这本书,整体大略看看,保持连贯的阅读性、完整性,才是我们想要进行下去的必要条件。


我们看剧的时候,老妈在身边问长问短,而且非要得到你的答复;

你在开车的时候,另一半在旁边东指挥西指挥,总是干扰你的开车习惯;

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女朋友总是跑进来,一会让你做清洁,一会问你爱不爱她;

……


我想你的体验一定会是非常差劲的。


那么放到读书这件事上,也是一样,因为看书需要整个过程的完整与连贯性。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概念——心流


什么叫心流呢?其实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就是,通过深度专注做某件事情,而达到的幸福感。


所以,专注是一个异常宝贵的体验和能力。


我们不要人为去给自己制造障碍,更不要频繁打断干扰自己。


我们不妨先完整读一遍,划重点这种事,可以留着第二遍重温的时候,再去进行。


读书的灵魂三问,你有答案吗?

1、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一条核心主线。


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先对书提一个问题:


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是整本书的骨骼,所有的案例、观点、逻辑支持解决这个问题。


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书里提供了什么方案?


比如像《OKR工作法》这本书,作者克里斯蒂娜•沃特克讲了一个创业公司小团队的故事。


这家小公司通过OKR工作法,不断将公司推上正轨,解决掉了一个又一个之前看似毫无可能解决的创业问题。


3、读完这本书,我们得到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其实谈论书籍的价值,就是谈论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这本书讲述的这个事到底是什么意义?我们学习之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作者希望大家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是什么?


这就好像一个人和其价值观的关系。


当我们了解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就会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


当碰到以下内容时,重点记录

当我们读书时,碰到一些内容,应该重点记录。主要包括:


1、清晰界定的概念


当一个关键名词,或者是行为意义被界定概念时,我们应该重点记录,了解这个概念的由来,以及它的应用。


比如,“邓宁-克鲁格效应”,简称“达克效应”。是指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识自己的缺陷。


这种我们就应该重点记录。


2、颠覆你认知的部分


我们都有自己在长期学习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和认知。


有时候,我会在书里读到一些概念或观点,跟过往的认知截然相反。


一旦出现这样的内容,我会认真思考,反复判断,并且记录下来。


3、对你心灵冲击的内容


当我们读到一段话,内心产生了波动,就是值得被记录下来的最好理由。


比如之前我看到了印度诗人迦梨陀娑的句子:


“昨天不过是一场梦,明天只是一个幻影。但过好今天,却能使每一个昨天,都成为幸福之梦,让每一个明天都成为希望之景。”


觉得很被打动,就记录了下来。


4、有趣的且发人深思的案例


有些小故事,和小案例,同样值得我们去记录。


比如我看过的一本书《巴菲特的第一桶金》,里面讲诉了巴菲特小时候的一个有趣故事。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是股神,但是他其实也犯过我们大多数人犯过的错。



11岁的时候,巴菲特拿着自己的「巨款」120美元,买了6股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他说服姐姐拿钱出来一起炒股,他和姐姐各占一半。


但是,很快这家公司的股价从38.25美元,跌到了27美元,巴菲特一下子亏了60美元。


这让巴菲特非常的不安,天天都躲着姐姐,后来这家公司不错,反弹到了40美元,巴菲特实在忍不住就给卖了,每股赚到了1.75美元。


再后来,这家公司的股票一路涨到202美元,也就是说小巴菲特可以每股赚到164美元。


这让「小股神」第一次受挫,他犯了我们普通人经常犯的两个错误,此后他总结了两点:


第一,不要执着于你的买入成本;

第二,一定不能借钱炒股。


这样的故事非常好,值得你记录下来。


复盘,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1、费曼学习法


查德•费曼,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美籍犹太人,他提出了世界上公认的最强学习法。


而应用到读书这件事上,我认为可以总结为以下三步:



(1)找到目标


选一本我们想学习的书,学习了解完里面的内容。


(2)讲述内容


假设自己要给别人讲解、教授这本书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提炼出来。


(3)查漏补缺


当碰到自己解释不清的内容时,要重新去书里找答案,加深记忆。


2.思维导图学习法


通过画读书思维导图,会加深我们对书中知识点逻辑关系的理解。具体我们可以这么做:


(1)准备工具


A4纸一张,你喜欢的水性颜色笔(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电脑软件或手机APP来做思维导图)。


(2)制作方法


a.A4纸横放,把主题内容写在纸张中心。

b.主题下面写分支结构,通常5-10个就足够了。

c.琐碎的知识点,在导图旁边记录下来。


(3)注意事项


a.导图的结构,可以根据书本的章节进行划分。

b.非常熟练内容之后,可以尝试用默书方式画导图,重新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去构建书中主线内容。

c.绘制风格没有好坏,找到自己最关注的部分并按自己的想法来绘制结构。


3.便签阅读法


这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总体来说可以分为4个步骤:


a.准备4张颜色不一样的便签纸,将原文经典的重要内容写在第一张便签纸上。

b.用自己的语言,把原文中的观点、概念等重要内容,重新写在第二张便签上。

c.回忆过往,思考在自己的人生过程当中,哪些事情与书中的这个观点相契合。并且把案例写在第三张便签上。

d.计划未来,以后再碰到此类事件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实践书中的重点。


写在最后

今天的读书干货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


最后,有些话想和大家聊聊。


我们读书,实际上就是对认知边界的探索,这也是我们做进化圈社群的初衷之一。


许多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要读自己感兴趣的,一开始我们培养读书习惯,的确兴趣是一个非常好的出发点,它会让我们更容易地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和幸福。


但是随着我们的年龄不断增长,身上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不断加大,读书还能凭借兴趣吗?


很显然,答案并不是。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需求,帮助我们答疑解惑,解决内心问题的能量。


所以,我会建议大家扩大自己读书的领域,而不是只凭兴趣。


有时候,阅读我们不熟悉领域的书籍,就像是冒险家突然来到一个未知的大陆,不断探索、发现,并逐渐将未知的大陆变为自己的领地。


这个过程是令人愉悦的。


当看书变成一件令你愉悦的事后。


恭喜你,你已经学到了最厉害的秘籍。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Kris在路上",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