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之声
进入芒种节气,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气候异常湿热。此时人体容易出现湿疹、痤疮、口舌生疮、食欲不振等不适,“夏打盹”的乏力困倦表现也较为明显,这都多缘于暑热耗气伤津,湿浊困阻机体。故而此时节养生原则为清热利湿,兼解暑气。
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因此,芒种饮食宜清淡,戒肥腻、辛热,勿过咸,勿过甜,多补充水分,可多食粥、新鲜蔬果、豆类。多食消暑益气、生津止渴、健脾祛湿之品,如桑椹、梅子、冬瓜、丝瓜、扁豆、赤小豆、绿豆等等。
“南风送暖麦齐腰,桑畴椹正饶。”桑椹每年4-6月份果实成熟采收,其味甘、酸,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有养肝益肾、滋阴补血、润肠功效,主治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内热消渴、血虚便秘等,芒种时节可多食之。
推荐几款食疗方:健脾除湿、清热消暑
绵茵陈鲫鱼汤
食材:绵茵陈15克,赤小豆30克,生薏米20克,鲫鱼1条约250克,蜜枣1枚,生姜3片,盐适量。
烹调:鲫鱼宰净,用少许油在铁锅内,慢火煎至淡黄色,绵茵陈、赤小豆、生薏米洗净浸泡半小时。上料同放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1小时,以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消暑,祛湿解毒。
适用:湿热内蕴,暑热烦躁,口干口苦。尤为适合于湿热体质人群或芒种前后、端午前后祛湿邪,清肝解毒。
注:此汤性凉,脾胃虚寒者少食。
节瓜眉豆鱼尾汤
食材:节瓜1个约200克,眉豆30克,鲩鱼尾约150克,生姜3片。
烹调:节瓜去皮,切小块,眉豆先浸泡半小时,鲩鱼尾去鳞、洗净,用少许食用油在锅内煎至淡黄色,上料同放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1小时,以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消暑开胃。
适用:夏季口干,食欲不振,老少咸宜。
丝瓜蚝豉蛋花汤
食材:丝瓜1根,干蚝豉30克,瘦肉100克,鸡蛋1个,盐适量。
烹调:丝瓜去皮切块,干蚝豉泡开洗净,瘦肉洗净切片。热油起锅,先将肉片、丝瓜稍炒一会,加蚝豉和适量水煮20分钟左右,打入蛋花煮沸即关火,调入适量盐即可。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渴。蚝豉有滋阴降火,除虚热,益肾精的功效,且含锌量较高,常用于食疗辅助治疗小儿缺锌厌食,增进食欲。
适用:夏季烦渴,食欲下降,小便短赤。老少咸宜,可作夏季日常保健汤水。
莲子芡荷粥
食材:莲子(去芯)30克,芡实30克,鲜荷叶1/4张(或干品8克),糯米1两,冰糖适量。同煮为粥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止泻,补肾固精止带,清心安神。
适用:脾胃虚寒或脾肾不足者夏季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泻或烂、心烦失眠、妇女白带多等不适调养。(此方出自邓沂·《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
芦荷饮
材料:芦根6克、荷叶5克、藿香3克,炒白扁豆15克,冰糖少许。
功效:健脾化湿,解暑,生津。
适用:仲夏时节因湿热气候所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口干口苦、大便溏泻等不适,还能预防暑湿感冒。(此方根据清代医书《湿热病篇》中的五叶芦根汤化裁而得。)
END
医学之声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相关阅读 /
/ 推荐阅读 /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医学之声",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